1. 首页 > 佛家思想 > 佛家故事

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

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

你的妄理从何而来?非佛经所说,皆是魔论!后世世人所著,皆不究竟!皆有贪执,不合佛意,莫乱诽谤!!以何证据?

了凡四训,不过是俗谛,而佛法,是圣谛,是无形之道,岂着有形之法?岂着相?岂着贪、嗔、痴?

无相、十二因缘、四谛、涅槃、无明都不懂的人,还是去学过再来跟我论佛吧。

你知道什么叫功德?修身为功,修心为德,哪你的偷蒙拐骗?真是含血喷人,末法魔头,不过如此。

不懂什么是无为法,你根本就不懂什么是真功德。那是永恒之道,非你凡夫贪财小利,著相贪形所能了知。

佛祖释迦牟尼在灵鹫山大法会上,对着百万人天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默然不说一句话,只自轻轻地手拈一枝花,普遍地向众人环示一转,大家都不了解他的寓意,只有大弟子摩诃迦叶会心的展颜一笑,于是释迦牟尼向大众宣布:“我有正法眼藏,涅磐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诃迦叶。”禅宗便自此开始,迦叶尊者为印度禅宗第一代祖师,阿南为第二代祖师,直到菩提达摩为第二十八代祖师。

公元527年,达摩祖师来到中国,消息传到梁武帝那儿,梁武帝便恭请达摩,想向他讨教佛法,开开眼界佛家弟子阿南的故事是什么电影,长长见识。见面后,梁武帝合十敬礼,请教达摩大师:“请问您大师,我萧衍(梁武帝的名字)自从位登九五佛家弟子阿南的故事是什么电影,做皇帝一来,发心建造佛寺,广抄经书,供养比丘,带头吃斋念佛,三次舍身到同泰寺,并且亲披袈裟,宣讲《放光般若经》,感觉得黄金生地,天花乱坠,人称‘佛心天子’,不知有何功德?”

达摩听问,不屑一顾地说:“你这样做,连一点功德也没有。”

梁武帝莫名其妙,大出意外,不禁又问:“我这样恭敬虔诚,一心崇佛,不知大师何以认为没有功德?”

达摩见问,有心度他,细加开导说:“你做的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一点人天小果,有漏之因,说到底,仍然是一般世俗所做的那一套,就好比影子跟着身体,看上去好像真的有了善因,其实却没有半点实相。”

梁武帝听了达摩这番话,心想真是闻所未闻,便就追问下去:“那么请教大师,怎样才算是真功德?”

达摩开导说:“纯净的元神,明净圆妙,本性空寂。这种净智妙圆的功德,无法向世间获得”

听了达摩的回答,梁武帝如坠雾中,不知他在说些什么。不过,梁武帝还是耐着性子,提了另外一个问题:“那么请问大师,什么是圣谛第一义?”

达摩渐渐明白,梁武帝并非心里想想的那么刻意救度,于是索性省减语言,从大胡子里吐出音色浑厚的四个大字:“廓然无圣。”达摩的意思是说:宇宙空空寂寂,哪里有什么佛圣不佛圣的?可是这样回答下来,梁武帝更加弄不明白,就有点不客气起来:“在我面前,和我应对的是谁?”

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

达摩见话不投机,冷冷地说:“不识。”

梁武帝听达摩如此回答,心里有恼又气,实在搞不清楚他葫芦里卖的什么药,于是拉长了脸,变了面色,不再说话。达摩本来有心度他,可是一番交谈下拉,心里便明白多了,原来梁武帝虽然相貌堂堂,可心里闭塞,点不开来。现在忽又见他变了脸色,默不作声,知道神机不契,难以强求。结果过了几天,达摩就离开了。

默默的做好事善事,积的是阴德(如果挂在嘴边上一说,连这点阴德也没了)佛家弟子阿南的故事是什么电影,这是福德,可以使自己有福报,但不是功德。福德与功德不同,福德是布施行善,积德修福,与功德相比,“功德功在出世,福德福在世间。”如果你只知道在世间做福德,尽管布施行善,做了很多好事,但是最后你可能还是迷的。因为这和你的证悟没有什么关系。积德行善并不能使你更智慧,所以到头来也不能指导你正确的行善。所以说,做点好事,谈不上功德。达摩祖师说梁武帝没有功德,是因为梁武帝没有在性上悟证,还是迷的。达摩祖师要告诉梁武帝的是,他做的那些事只是福德,并非功德。但是达摩祖师没有说这种福德是错的。

功德的积累是要靠自己潜心修行才能积得到。“悟道为功,行道为德”,功德是自性悟证,积功累德。这个“悟”包括了证。一个人悟道,如果悟了,证了,这就是“功”。修道的目的是不迷,不迷为有功,不迷之行为有德。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一个人如果连最起码的道德都没有,如何修道?所以修道要重视自己的道德筑基。

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

不能在自性上证悟的人,做好事往往都有一个俗世的目的,可能是为了表扬,也可能是为了得什么回报。也就是说,有一个利己的动机,因此便落入了贪心,如何戒“贪、嗔、痴”?梁武帝大兴佛事,是为了想自己成佛,于是他就落到贪图成佛的那个迷境里去了。

如何证悟呢?要从修道的角度去参悟。比如众生是怎么回事,他们落在那个迷离颠倒的境界里又是怎么回事,等等。众生迷,我不能迷。我要清醒,不然怎么能叫道呢?道就是让你智慧明辨的。只有我清醒了,才能看到你的苦,你的迷,你的错。然后我再来施舍,再来做事。再有就是需要懂得,一个人不愿意修德,也就说明不愿意修道。这个世界是个了缘的世界,你有什么缘就了什么缘。“修德贵在自参心性”,换句话说,叫批评与自我批评。如果不参悟自己的心性,就没法了缘,也就没法修道。但是如何去做,自己要有自己一个标准。

事情做得不好,不要怨人家,要想想自己,从自己心性上找原因。

佛教的因果还能让人相信一点,看了了凡四训,佛教理论,一个人是靠家庭背景也好,是靠不正当手段甚至犯法的手段,只要有财富这个果,佛教都归功到前世或今生的积善积德上,是命中注定...佛教的因果还能让人相信一点,看了了凡四训,佛教理论,一个人是靠家庭背景也好,是靠不正当手段甚至犯法的手段,只要有财富这个果,佛教都归功到前世或今生的积善积德上,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注定没有南怀瑾老师:不合佛意,莫乱诽谤!!,一辈子怎么努力都没有,甚至偷抢犯法之类都不会得到,这种解释行的通吗?如果家庭背景或者自己努力或者是机遇得到财富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靠关系靠爹娘投机取巧,甚至犯法无恶不作得到的财富,而且一辈子又都平安没有事,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也能归到积善积德上吗?

佛教的因果还能让人相信一点,看了了凡四训,佛教理论,一个人是靠家庭背景也好,是靠不正当手段甚至犯法的手段,只要有财富这个果,佛教都归功到前世或今生的积善积德上,是命中注定...佛教的因果还能让人相信一点,看了了凡四训,佛教理论,一个人是靠家庭背景也好,是靠不正当手段甚至犯法的手段,只要有财富这个果,佛教都归功到前世或今生的积善积德上,是命中注定的。如果注定没有,一辈子怎么努力都没有,甚至偷抢犯法之类都不会得到,这种解释行的通吗?如果家庭背景或者自己努力或者是机遇得到财富还能说得过去,如果是靠关系靠爹娘投机取巧,甚至犯法无恶不作得到的财富,而且一辈子又都平安没有事,这种情况又怎么解释呢,也能归到积善积德上吗?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chuangxinguoxue.cn/fujiasixiang/690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