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儒家思想 > 孔子思想

高考志愿填报:孔子的教育作用及道德教育观点分析

高考志愿填报:孔子的教育作用及道德教育观点分析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其教育思想在整个中国教育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在教师资格证笔试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一科中,孔子的教育思想通常以单项选择题的方式考查,考频中等。常见的考查形式包括直接和间接两种方式,如《论语》中古语所体现的教育思想、与教学和德育原则结合进行考查。因此,大家不仅要对孔子的教育观点进行识记高考志愿填报:孔子的教育作用及道德教育观点分析,同样也要对其教育思想进行重点理解。

孔子的教育思想可以从教育作用、教育对象、教育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以及道德教育几个方面展开。

一、教育作用

孔子认为教育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国家建立的三大基础条件之一。《论语》中记载,孔子的观点中有三大立国要素——“庶、富、教”,分别指较多的人口、丰富的物质财富以及充足的教育。从三者的表述顺序也可以看出,“庶、富”是先决条件,“教”在前两者的基础之上进行发展,实现这三个方面,国家和社会才会稳定。

二、教育对象

孔子在教育过程中提倡“有教无类”,不分贫富贵贱,人人都有接受教育的机会。孔子的这一举措,打破贵族与平民之间的界限,将原本只有贵族才享有的受教育权扩展到平民阶层,丰富了教育对象的范围。从孔子的弟子出身来看,成分复杂且来自于不同阶层,大多数出身于平民,也有很多贵族家庭出身,同样也有个别商人出身。

三、教育目的

孔子出身士阶层,不满于当时混乱的国家统治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不足,认为需通过政治改良的方式来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这一过程就需要德才兼备的人才来实现,而人才并非天生,是需要通过后天教育来实现,即通过教育,由平民中选拔和培养从政君子,这一主张可以概括为“学而优则仕”,孔子的大多数弟子,或多或少均参与了当时的政治活动。

四、教学内容

孔子认为通过教育,可以培养国家的统治人才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不足,这些治理国家的君子需要德才兼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孔子安排了相应的教学内容。

孔子在继承西周“六艺”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具体教学内容做出了新的发展。孔子整理编纂了《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教材,在学习这些文化内容的过程之中高考志愿填报:孔子的教育作用及道德教育观点分析,将道德教育贯穿其中,最终培养出德才兼备、品行皆优的治国人才。

五、教学方法

为了实现教育目的,更好地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孔子在教学中采取了一系列的教学方法。

1.学思行并重

学习是获得知识的主要途径,不仅要学习书本上的间接经验,同样要注重直接经验的获得,不仅要多方面学习知识,更要经常性进行复习,即“学而时习之。”

孔子提倡广泛地学习知识,更要在获得知识的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思考,思考建立在学的基础之上,二者相辅相成,即“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时孔子还强调知识学习完以后要“学以致用”,仅仅记住知识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能够在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中实际应用,否则就没有意义。

2.启发诱导

孔子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的教育家,他认为不论是知识学习还是道德养成,都要建立在学生自主自愿的基础上,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3.因材施教

孔子主张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承认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并基于学生的不同情况,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六、道德教育

孔子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这些君子不仅要有全面的知识,更要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所以在孔子的私学教育中,道德教育居于首要位置,将追求“仁”作为最高的道德准则。

【模拟练习】

《学记》中提出“君子之教,喻也”,反对死记硬背,主张引导学生进行学习。这与孔子( )的教育思想相近。

A.学思行并重 B.启发诱导 C.因材施教 D.有教无类

【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孔子的教育思想。

选项A,学思行并重是指首先通过学习获得知识,然后在此基础之上进行深入思考,最终能够将所学应用到实践中去。

选项B孔子的教育思想的不足,启发诱导是指通过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引导学习自主进行学习。

选项C,因材施教是指根据学生自身不同的特点,能够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

选项D,有教无类是指不因学生的出身贵贱而区别对待,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机会。

综上所述,本题选择B选项。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chuangxinguoxue.cn/rujiasixiang/8023.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