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首页 > 诸子百家 > 墨家思想

(每日一题)儒墨与孔丘的科学区别

(每日一题)儒墨与孔丘的科学区别

结合他们回答;我认同很我的语文老师的看法他曾经列入出过墨子和孔子学说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手机不能详答了,只可惜他的思想与统治者违

-------------这是复制的你可以比较着看一下:【“儒”由孔子最早提出,泛指掌管教育和文化的职业,后来作为文化的通称。后人把孔子创立的,以孔、孟、荀为代表的学派称为“儒家”。综合儒家的教育思想,可概括为“以德为本墨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积极人世”。 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翟,曾入儒门,但他不满儒家烦琐扰人的“礼”和弦歌鼓舞的声乐,不赞同儒家的厚葬和久丧,反对儒家的命定说,从而另立新说,聚徒讲学。墨家学派不仅是学术上独树一帜的派别,而且是一个组织严密的政治团体。

儒墨两家在当时并称显学,两个学派的弟子甚多,遍布各地。但两派的阶级立场显然不同。孔丘旨在维护没落的奴隶主贵族的统治,墨翟则反映正在上升的“农与工肆之人”即小生产者的要求。彼此利益相反,所以两派形成对立面。由于儒墨两家立场不同,社会政治思想亦背道而驰。儒家主张“爱有差等”,墨家则主张“兼爱”;儒家信“命”,墨家则“非命”;儒家鄙视生产劳动,墨家则强调“不赖其力者不生”;儒家“盛用繁礼”,墨家则俭约节用;儒家严义利之辨,墨家则主张“义,利也”;儒家的格言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墨家则“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如此等等。因此,这两家的教育思想和实践也各有特点。

一、关于教育的作用

儒家认为教育是一种统治手段,同时优于政治、法律,可以感化和征服人心,产生一种道德信念的力量,从而收到“德礼为治”的效果。“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同时提出了“人性论”,虽然性本善和性本恶在这一时期没有达成共识,但儒家都一致认为教育可以使人性向善的方向发展,这就为“仁政”、“德治”提供了理论基础。而墨家从人性平等的立场出发去认识和阐述教育作用。墨翟说“天下匹夫徒步之士少知义,而教天下以义者功亦多。”对社会,教育通过使天下人“知义”实现着社会的完善,即对人的教育是一种社会的兴利除弊;在人的发展上反对命定论,重视教育和环境的作用,提出了著名的“素丝说”。

二、关于教育的目的

儒家认为教育是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使其具有忠君和勇敢的品质,体现在教育上“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这说明学习是做官的途径,并特别强调了“优”方能为“仕”,也就是说只有学习优异、德才兼备的贤才才能做官,反映了儒家惟才是举的思想并提出“举贤才”的主张,使得平民有了参政的可能,同时也意味着中国古代教育基本上是一种官本位的教育模式,教育为政治服务为国家培养政治人才、各种官吏的候选人,这样又把教育同政治结合在了一起。

而墨家的教育在于培养“贤士”或“兼士”,以备担当治国利民的职责。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够“厚乎德行,辩乎言谈,博乎道术”。在这三项品德中,德行一项居于首位,因为“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这与儒家的说法颇为类似。但墨家所强调的是“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则又与儒家有所区别。关于言谈,墨家认为在学派争鸣时代,立论能否言之成理,持之有故,能否具有说服力,关系到一个学派势力的消长,因此作为贤士或兼士,必须能言善辩,能够奔走说教,转移社会的风气。兼士还必须“好学而博”,而且所学不仅是墨家的中心思想,并且包括技术的掌握。总的说来,墨家所要培养的贤士或兼士,必须具有“兼爱”的精神,长于辩论,明辨是非,又是道术渊博,有益于世的人才。

三、关于教育的对象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把教育播向平民的人,打破了“学在官府”的局限,开辟了“学在四夷”的先河。儒家认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人们的性情原本是相近的,只是因为后天的教育和学习,使人产生了不同。否定了人的等级差别,首先提出了“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孔子不仅提出了要求,并且身体力行付诸实践,孔子的学生成份复杂,人数众多,来自社会各阶层,素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之说。

而墨家代表着“农与工肆之人”的利益,说明“农与工肆之人”是墨家的主要对象;但墨家所倡导的以“兼爱”为核心的教育思想,则说明墨家的教育对象又具有全社会性。

四、关于教育内容

先秦儒家教育的内容包括政治道德和文化知识两方面,其中以政治道德教育为重点。子以四教,文、行、忠、信。其中“行、忠、信”都属于道德范畴。“文”有一部分属于道德教育、一部分属于文化知识。由此可见,道德教育在整个儒家教育中居于首要地位,文化知识的基本任务在于为道德教育服务。儒家主要传授的教材是《诗》、《书》、《礼》、《乐》四种。

而墨家以“兼爱”、“非攻”为教,同时重视文史知识的掌握及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注重实用技术的传习。墨家门徒多出身于“农与工肆”,在阶级斗争与生产斗争中积累了多方面的经验,增长了不少科学知识。《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以及《大取》、《小取》等篇(每日一题)儒墨与孔丘的科学区别,大抵是墨家后学在百家争鸣中,进研讨辩论,不断总结提高的结晶,其中所涉及的认识论、名学、几何学、力学、光学等等,其造诣都达到了当时的先进水平,也丰富了墨家的教育内容。

五、关于教学方法

“学而知之”是儒家进行教学的主导思想,学是求知的途径,也是求知的唯一手段。从学开始,由学而思而行。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好学与实事求是也是儒家在进行教育时常用的教育方法。如“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而墨家在教学上则表现出很大差异,关于知识的来源墨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墨家提出:“知:闻、说、亲。”这三种知识来源中, 以“亲知”及“闻知”中的“亲闻”为一切知识的根本,由于“亲知”往往只能知道一部分, “传闻”又多不可靠, 所以必须重视“说知”,依靠推理的方法,来追求理性知识。关于认识客观事物的方法与检查认识的正确性问题墨家学派的中心思想是什么,还提出了有名的三法,即“有本之者, 有原之者,有用之者”。 墨家重视思维的发展,注意逻辑概念的启迪。墨翟长于说教,除称说诗书外,多取材于日常社会生活和工农业生产的经验,或直称其事,或引做比喻,具体生动,较能启发门弟子的思想,亦较易为其他人所接受。墨翟还特别重视“强说人”的积极教育态度,与儒家的“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恰成对比。

六、关于道德教育

在儒家的教育中,道德教育居首要地位。道德观念以文化知识为基础,道德教育主要通过知识传授来进行。道德教育的过程,首先是道德认识,要能分清善恶与是非,进一步形成道德信念,再进一步转化为道德行为实践。儒家主张以“礼”为道德规范,以“仁”为最高道德准则,道德教育的主要内容是“礼”和“仁”。儒家道德教育的主要原则有:立志、克己、力行、中庸、内省、改过。

墨家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第一位。他重视劳动,反映了劳动人民的一些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他主张“赖其力者生,不赖其力者不生。”他提倡勤劳和节俭(每日一题)儒墨与孔丘的科学区别,反对“恶恭俭而好简易,贪饮食而惰从事”。 道德教育的进行在于言传身教,在于感化。

总体上看,先秦儒家是教育、道德、政治三位一体的教育体系,其中教育是基础。“学不倦,所以治己;教不厌,所以治人”。治己是修身养性,属道德范畴,由学习培养得来,即把伦理教育化;治人属政治范畴,由教育培养得来,又把政治教育化。儒家希望通过道德教化实现统治目的,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前提和根本,体现了一种积极人世的美政理想。而墨家的品德教育、论辩教育和科学教育虽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却有共同的积极因素,即重视实践和联系实际。墨家强调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说到做到。墨家反对“言过而行不及”,认为话说得多与说得漂亮而不实行,就得不到好效果。只有“以身戴行”,也就是说,只有把“兼爱交利”的道理,指导实践,见诸行动,才能成为“兼士”,才能通过实际行动来教人。】

我是滕州人应当为自己的老祖宗进行客观的评价。 墨子的埋没是个悲剧。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s://chuangxinguoxue.cn/zhuzibaijia/8019.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